移動5G遇上“大數據”會擦出怎樣的火花?
——深度探訪中國移動(貴陽)數據中心
作為“新基建”的代表,5G是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。在2020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,要加快全省5G網絡建設,實現市級以上核心區域的5G覆蓋。貴州作為“大數據”發展的熱土,在5G商用一周年之際,移動5G遇上“大數據”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?在中國移動貴陽數據中心給你想要的答案。
首先,中國移動貴陽數據中心的來頭就不小,其坐落于貴安新區,是中國移動布局的“3+3+x”中的三大跨省數據中心之一,承建服務全國的“移動雲”大雲N點,重點面向全國承載容災備份型、冷數據型、準實時交互型業務。目前,交通運輸部重要信息係統數據異地容災備份項目、中國船級社(CCS)災備項目已成功落戶中心。同時,華為、阿裏巴巴、百度、騰訊,以及雲上貴州等30家政府部門、企事業單位也已入駐並開展合作。除此之外,眾多酷炫的“5G+大數據”應用,更為中心如虎添翼。
移動5G+大數據分析+區域價值評估=站得更高,看得更遠
眾所周知,移動5G網絡具備“高速率、低時延”的特點,隨著中國移動貴州公司5G建設的持續發力,截至目前,移動的5G基站已累計達到8000余座,率先完成“5G網絡縣縣通”,實現全省10個市州新區城區及縣城核心商圈區域的室外連續覆蓋、城區及縣城范圍內中專以上院校與景區的室外連續覆蓋,以及市縣兩級的政府機關、重點機場和高鐵站的室內覆蓋。正因如此,網絡覆蓋范圍內的人員信息都可以通過5G網絡得到高速、高效的傳遞,通過大數據分析、篩選,就可對指定區域進行一套完成的價值評估。以貴安新區為例,可將其劃分為400多個網格,對每個網格進行群體人員駐留時長、時段、消費能力、行為偏好等大數據挖掘分析,區域特徵躍然于紙上,如同將一幅規劃戰略藍圖展現在面前,哪裏適合作為CBD,哪裏應該規劃工業區,哪裏應該開發物流區,區域服務屬性及價值一目了然,真可謂“站得更高,看得更遠”。
移動5G+數字天網=曉得更多,管得更全
對流動人員及留守兒童進行準確有效的管理,是提升城市安全管理及綜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。在對流動人員管理方面,中國移動貴州公司聯合公安等治安管理部門,以流動人口為切入點,通過5G網絡的高速傳輸,對海量數據快速處理,打造出高價值的周期性城市流動人口動態分析服務平臺,即“5G+數字天網”。其中包括“流動人口大數據分析報告”“流動人口熱力圖展示”“流動人口注冊短信提醒”等功能,使該平臺不僅能看到哪裏有人,更可以知道這些人是誰?來自哪裏?是否為流動人口?由此迅速鎖定目標人群,及時進行管理。目前,該平臺已在全省多個公安局上線使用,降低了社會治理的人力、物力成本,提升了社會治安的綜合保障能力,實現了對流動人口的“知己知彼”。
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,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無疑是整個社會所高度重視的問題。在“5G+大數據”的能力之下,中國移動貴州公司建立了留守兒童安全管理平臺,通過此平臺可以了解到全省在校留守兒童的學習、安全和考勤的情況。此數據是基于中國移動貴州公司在全省學校內建立的720多所愛心關愛室,並為其配備一個2.4G的智能校徽或智能手環,留守兒童可以在裏面跟家長免費通話。當考勤出現異常可以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長,能夠讓遠在異鄉的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況,以“數據呵護”的方式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。
移動5G+智慧園區+智慧之眼=超多連接,由點及面
你知道一座4G基站的最大連接數是多少嗎?答案是1萬個,是不是很多?那你知道一座5G基站的最大連接數嗎?是4G的10倍,沒錯,是10萬個。通過移動5G可將每個觸點的數據實時傳輸到智慧平臺,並快速以圖表化的形式展示出來。比如,我們可在一個工業園區中部署大量的環境監測器,而每個檢測器都採集多種數據,利用移動5G低延時的特徵,可將所有數據並行傳輸到後臺進行分析處理,快速得到預警提示,節省了專線組網的成本;再比如,在園區的智能停車場中,提前部署的高清攝像頭會拍攝下進入的每輛車,借助移動5G高帶寬的網絡,將視頻內容實時傳輸到後臺形成記錄,相關人員便可清晰高效的進行車輛引導管理。此外,園區內的設備發生故障,現場查勘的人員可穿戴上“智慧之眼”,通過移動5G網絡的連接,以第一視角的方式將故障情況直觀展現,後臺專家可直接指導進行維修,真正事半功倍;如果園區內的人手不夠,還可以出動巡檢機器人,實現全方位、無死角的園區實時監控。
上面這些應用是不是已經讓你眼花繚亂、應接不暇了呢?其實這僅僅是“5G+大數據”的一個個縮影,通過充分挖掘並持續豐富移動5G和大數據的價值應用,這樣的場景將會更多更快的出現在工業制造、城市管理、大眾生活等各個方面。所以移動5G這座舞臺的大幕已開啟,值得你我共同期待!(陶塽)
October 23, 2020 at 09:59AM
https://ift.tt/3oiqixT
移動5G遇上“大數據”會擦出怎樣的火花? - 新華網貴州頻道
https://ift.tt/2UUO464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